为承继先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依托红色文化地图,做有情怀的社会思政课。在2022年8月7日上午,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来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革命光荣传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邓浩哲,王晨雨,张有铭,韩承祥,张梦楠,牛梦茹,张城瑞,吴紫君同学组成了实践团队,江蕾、李晓龙、李蒙老师进行了活动指导。
观看红旗渠纪录片,了解红旗渠历史
实践团成员在8月6日晚一起线上观看红旗渠纪录片。提前了解红旗渠故事,参悟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历经十年时间,用简陋的工具、勤劳的双手,用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开辟的人工天河,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实践团成员韩冰杰介绍了本次实践的主要内容、任务分配和纪律要求,确保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与纪律性。
走进红旗渠基地,感悟红旗渠精神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实践团成员一行人来到了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由300名优秀青年在最困难的时候凿通了隧洞,故取名叫“青年洞”。青年洞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洞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是由江泽民在1996年6月1日视察红旗渠所写。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团队成员深受触动,60年前的青年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力更生;60年后的青年将“红旗渠精神”竖为一面精神旗帜,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捍卫这盛世中华。
实地采访调研,传承红色基因
老百姓如何评价这项伟大工程,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带着这些思考,实践团成员利用这次实地学习的机会,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和馆内工作人员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一位奶奶说,当年她才10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修建如此浩大工程,工人农民一起修建,那时候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奶奶的话简单朴实,却道出了主人翁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说,我们的先辈在几十年前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创造出如此壮丽的奇迹,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更应该继承好这份精神,披荆斩棘,团结奋斗。线上观看的学生也都被这个浩大工程深深折服。他们表示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小困难,在伟大工程前显得多么渺小,今后会带着乐观、坚韧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红旗渠走一走看一看。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同学们心中。面对今天的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红旗渠精神就是青年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将永葆艰苦创业作风,不断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文:江蕾 刘孟月 韩冰杰 图:韩冰杰 审核:徐亚